S遶境相本_190328_0098.jpg

三鬮二慈惠寺觀音媽

 

農曆二月十九日是觀音佛祖聖誕,在前一天宜蘭三鬮二慈惠寺、大三鬮慈惠寺舉辦遶境活動。三鬮,是宜蘭縣員山鄉的一個傳統地名,三鬮二、大三鬮是其中發展較早的聚落,昔日泉籍人墾地稱為「鬮」,三鬮二就是指由三人抽鬮,其中一人抽中第二鬮開墾本地而命名。 

 

大三鬮與三鬮二慈惠寺為什麼是聯合遶境,是因為最早慈惠寺建於清道光24年夏(1844年),初建於員山鄉鼻仔頭頂(今逸仙村),數年後因洪水衝失後遷至八甲頭,其後又遭洪水沖失遷於三鬮二舊廟,直至1925年,由當地十保保正(村長)及歷任委員、現任委員、地方信徒、召集會議協商,決議重建大三鬮慈惠寺。在募建之初,因大湖地區信徒出資最多,所以決議將廟門朝西方(一般佛祖廟朝東),是非常特殊的緣由。

 

S遶境相本_190328_0061.jpg

三鬮二慈惠寺

 

而在三鬮二慈惠寺(俗稱舊廟)拆除後第三天,地方保正於郡溝發現詭異現象,相傳有三條烏仔魚逆流而上,保正以為邪端作祟,運用「符仔術」與其鬥法卻無用,保正跟隨烏仔魚發現——魚群從大三鬮慈惠寺(俗稱舊廟)回流至舊廟,化作三條人影消失無蹤。地方信徒聞此現象,眾人相信這是觀音佛祖流連舊廟,不願搬遷的神蹟,於是信徒便發起「妝土尪」,在舊廟地繼續膜拜。

 

相傳,三鬮二慈惠寺香火鼎盛、有求必應,早期甚至因為爐丹供不應求,只能以黑麻子榨油後的渣籽充當爐丹使用。信徒間也傳言,在美軍空襲期間,供奉於李紅寺民宅的觀音三媽神像左手斷裂,額頭冒汗,是觀音徒手以裙擺接炸彈,保護信徒的神蹟,後來才請匠司將手腕接回。關於戰爭記憶,也有信徒說大三鬮慈惠寺上空經常出現黑雲不散,民國六十二年六月十九日,美國空軍單位飛臨宜蘭上空發現這片黑雲後拍照,相片竟就好像觀音佛祖騎著飛龍,更讓信徒深信觀音佛祖保佑鄉里,免於戰禍。如今,這張照片仍保存於大三鬮慈惠寺中。

 

而前面提到的「土尪」在老一輩之間也有傳說,有人兒時和同伴玩耍時,曾看到護法尊者的土像會走路,嚇壞了玩伴;還有信徒依稀記得在舊廟未拆除前中元普渡時,都會出現一條白蛇,卻從不傷人等等,諸如此類的傳說故事至今仍在信徒中口耳相傳。

 

S遶境相本_190328_0094.jpg

本次採用車巡形式繞境

 

S遶境相本_190328_0093.jpg

沿途信徒換香

 

S遶境相本_190328_0095.jpg

大三鬮慈惠寺鎮殿觀音媽

 

慈惠寺是員山地區最中心的庄頭大廟,信仰圈包含了尚德村、湖東村、湖西村、湖北村、逸仙村、惠好村、深溝村、蓁巷村、內城村,其信仰圈範圍在蘭陽地區是屬於非常大的範圍。大三鬮慈惠寺廟地比三鬮二慈惠寺更為廣闊,但兩廟的開基觀音聖像如出一轍皆為泥塑神像,觀音居中端坐,善才蓮女隨侍兩側,更添莊嚴。此外,大三鬮慈惠寺的泥塑鎮殿觀音,坐姿高達13台尺,為全台最大的鎮殿泥塑佛像。

 

S遶境相本_190328_0079.jpg

三鬮二、大三鬮慈惠寺開基觀音媽

 

一般而言,一間廟裡的神尊不會只有一尊,而是會奉祀非常多尊的同一神明,以觀音佛祖而言,「開基媽」是指建廟初期這間廟的「第一尊神明」,也就是這間廟最老的神像。那為什麼會有「鎮殿媽」呢?因為早期先人要渡過黑水溝是非常險惡的環境,故來臺所攜帶的神像通常都非常小尊,大約都是手掌大的神明。

 

「鎮殿媽」是因為一般信徒到廟裡參拜時,會下意識地尋找最大尊的神像作為膜拜對象,因此衍生出「鎮殿神像」都會製作較大型的神尊,讓信徒一進廟門就可以直接找到祈禱的對象。另一說法是,如果信徒不方便入廟參拜時,即使在廟門外面也比較容易對著鎮殿的神像膜拜,因為鎮殿神像大尊,所以能讓不方便入廟的信徒也能看到神像。

 

如此說來,神像分作「鎮殿」與「開基」,也可以讓信徒分辨其身分,因為信徒面對廟裡神龕上每一尊都是觀音佛祖,如果加上「開基觀音佛祖」或是「鎮殿觀音佛祖」的稱號,就能讓信徒更容易分辨每一尊觀音佛祖的身分了。順帶一提,宜蘭有非常多的廟宇,都是請鎮殿的神像出巡的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蘭城廟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